圣水龙湫育千年 绵州佛法忆隋唐

发布时间:2022-08-31


1660187804359983.jpg

 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,与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,绵州,这个有着两千多年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名城,更是在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从佛法最兴盛的隋唐以来,绵州地区可追溯的高僧可谓是龙象辈出,法脉兴盛,且延绵至今。

绵阳圣水寺为切实弘扬绵州地区佛教的优秀传统,邀请专家学者共同努力,通过积极走访,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,挖掘自隋唐以来,绵阳籍十八位高僧的生平事迹,以石刻立于寺内各处,为到寺的参观者展示绵州久远精深的佛法传统。(以下为南北朝、隋、唐、宋、时期五位高僧的生平和画像)。

 

北朝光兴宝彖法师

 1661244389114337.jpg

南北朝人释宝彖(512—561),俗姓赵,昌隆(今江油九岭)人。天性仁让,慧心俊朗。年十六志求佛法,二十四出家受具,精研戒律、《成实论》、《大涅槃经》,据《续高僧传》卷八《宝彖传》记载在讲经说法过程中,“外典佛经,相续训导,引邪归正十室而九,又钞集医方,疗闻诸疾苦,或报以金帛者,一无所受”是以无私的慈悲胸怀,既行医,又钞集药方,济世救苦。

 

迁善慧影法师

 1661244510607886.jpg

  慧影(?—600),俗姓江,巴西(今绵阳)人。出家于潼州(今绵阳)迁善寺,游学入长安,礼北周地论师释道安为师,善解大乘经义,显名隋世僧俗。名列“二十五众主”,文锋出口,理窟入神。住长安舍为寺(今西安大兴善寺),传灯大论,继踵法轮,著《述释道安智度论解》二十四卷,《伤学论》一卷,《存废论》一卷,《厌修论》一卷,四部合二十七卷。寂于隋文帝开皇末年。


福聚靖迈法师

 1661244597463337.jpg

释靖迈,梓潼人,于简州(今四川简阳)福聚寺出家,善解大小乘经纶。出蜀抵长安,玄奘自印度归来,并展开翻译工作,靖迈为十一位证义大德之一,协助玄奘法师翻译经书。后居慈恩寺,与辩机、道宣等人共同纸笔缀文,译出《本事经》七卷。著有《古今译经图纪》四卷,凡古今经目、译人名位,单译重翻、疑伪等初均分条析理诠释。另著有般若心经疏一卷、佛地经论疏六卷、十轮经疏八卷等。〔宋高僧卷四、开元释教录卷八〕

 

德纯处寂禅师

1661244651301162.jpg

      五祖弘忍下二世,智诜禅师法嗣处寂禅师(665—772),俗姓唐,世称唐和尚,绵州涪城(治所在今三台花园乡)人。年十岁,投智诜大师(五祖弘忍法嗣)出家。身长八尺,神情凛然,曾荷担智诜大师至京师长安。归蜀后驻资州(今资中宁国寺)德纯寺,化导众生二十余年。处寂嗣法弟子功德魏巍:有无相禅师创立蜀中净众-保唐禅系;剃度弟子马祖道一禅师创丛林弟子百丈立清规。净土宗三祖南岳承远曾依处寂学习禅观。

 

五祖法演禅师

 1661244678157935.jpg

大鉴(六祖慧能)下第十四世,临济宗杨岐派,白云守端法嗣五祖法演(1024—1104),俗姓邓,四川绵阳人。三十五岁出家,入成都大慈寺习法相经论。在白云守端禅师处参究累日,忽然省悟。住持湖北黄梅五祖山(即东山)等名刹,门下龙象云集。法演禅师是禅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高僧之一。他培养了佛门三杰:佛果克勤、佛鉴慧勤、佛眼清远等人。在他和他的弟子们的共同努力下,使临济宗由山林拓展到社会各个阶层。临济宗的发展传播,以及后来的走向世界,法演禅师功不可没。

在未来的发展中,圣水寺将以中国佛教协会《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》为指导,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,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坚持践行弘扬,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,不断加强自身建设,助力政府建立和谐文明社会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